页面

葛守昆:许多中国人何以迟迟走不出封建思维?



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社会,思维也长期停留在封建状态。基本特征是,官本位,等级制,希望权力大大的,责任小小的;宁愿管的人越多越好,不愿受人管;都想当主子,不愿做奴才;即使当奴才,也要做皇帝身边的红人,象唐朝的高力士,清朝的李莲英;都想当正职,当一把手,不愿意当副职,做副手。在经济生活中,则表现为恨不能将天下财富集于一身,其他都是穷光蛋;做企业的,希望自己做处于垄断地位、独占鳌头,其它则破产倒闭,仅剩自己一家……在封建思维中,不可能有平民意识和平权思想,盛行弱肉强食、“胜者为王,败者为寇”的“丛林法则”,社会充斥着欺骗和血腥的暴力、战争与恐怖。
孙中山辛亥革命以后,推翻了清朝王朝,但是封建思维在许多的头脑中根深蒂固。崇尚有权就有一切,有钱,有女人,想什么,有什么,要什么,是什么……。平时,削尖脑袋向上爬,踩上别人肩膀往上爬,不择手段,不惜告密,打小报告,说别人坏话,甚至造谣诬陷。一旦有了权力,就以土皇帝、土霸王自居,唯我独尊,大搞“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”,以人划线站队,搞小圈子,拉帮结派。即使在权力位置上退下来,仍然要当“太上皇”,一是迷恋权力,二是怕失去权力后被人报复。这种思维,不仅存在于官场,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。生活在底层的人,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,做着皇帝梦,梦想有一天出人头地,将吴妈、小尼姑占为己有。在科技、学术、教育、文化等领域同样,都知道如何通过和利用权力垄断科技、学术和思想,所以许多高校的博导教授拼命要争处长的位置,原因当然是处长掌握着更多的利益资源。同样,一些博士生毕业后宁愿到政府机关做公务员,骨子里还是官贵民贱的思想残余。最重要的,具有封建思维特征的人,非常习惯于当奴才和当主子。当主子耀武扬威、趾高气扬、称王称霸,当奴才则低三下四,忍气吞声、逆来顺受。社会上许多人,满足于希望有个好皇帝。就是一些学者,也习惯于降低人格,阿谀奉承,遵命做学术研究,揣摸领导意图,看领导眼色,挖空心思为政策找依据,没有独立的思想,盛行犬儒主义。
封建思维的实质是缺少平等和合作意识,迷信权力,崇尚暴力,信奉弱肉强食和胜王败寇。封建思维存在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力水平低下,物资极度匮乏,粥少僧多,10个人的饭只够6个人、7个人吃,人们为了生存温饱不得不明争暗抢,充满血腥。当然,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,常见的是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现象,资源因不合理配置被浪费。可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,在告别物资短缺和“卖方市场”以后,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,由皇权社会进入到民权社会,由官本位进入到民本位,由等级制转为平等制,由人治走向法治,由恶性争斗进入到良性竞争,对话代替对抗,和平代替战争。与此相对应的,由封建思维进入到现代民主思维。
可是,现实中对中国走出封建思维仍存在疑虑和争议。有人认为,人口太多的国家不宜民主,应该官主,搞“精英者联盟”;也有人认为中国教育落后,老百姓缺少民主意识;还有人认为中国搞民主选举,必引致天下大乱。总之,各种说法想法都有。遗憾的是不同观点之间缺少公开的辩论交锋,往往只让一种思想占据主流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走不出封建思维状态。
不过我坚信,市场经济和开放必然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,特别是只要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,与国际接轨,我想总有走出封建思维的那一天。

作者:葛守昆
(中国大陆退休学者,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,现在布里斯班)


(此文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,并不代表本联盟立场)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